《论语》教我们如何处理各种关系

作者:屠鹏程 来源:《论语》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:2020年05月30日
 


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探讨《论语》,这次的主题是如何处理个人、家庭、事业的关系。


其实儒家的学问全部都是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,但有时候我们没有得其门而入,所以无从下手。


儒家几个经典,比如《大学》讲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当然前面还有格致诚正。所以把心正了,后面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

《中庸》讲「得天地之正气,得天地之中气,广为天下之大用」其实也是讲在生活中的应用。《论语》怎么说的呢?我们来看一看。


《论语》是记录孔子和学生的言行录,内容相对散一点,不像《大学》《中庸》讲得那么系统,但是它更生活化,更能为我们所用。


关键是我们要得其要,得其要者,一言而终,不得其要,流散无穷,我们就会误解《论语》、误解儒家,认为这是教条主义。


今天我们就试着来找寻一下《论语》的关键,看看有没有「吾道一以贯之」,能顺利解决个人、家庭、事业一系列问题的一个关键。


上次课我们已经讲过一个关键,就是忠恕,或者说就是「恕」字。


「恕」字有推己及人的意思,如自己的心去理解别人的心,同时也有如来之心,或者说本如之心的意思,也就是找到我们的最初之心。


现在我们要再认识一个字,「仁」字。通过《论语》的原文,来认识这个字。



什么是「仁」?


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对一些关键有误解,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,对《论语》产生了误解。


我觉得「仁」字是一个很好的入手之处,可以破除一些我们对《论语》的误解。


首先,我们还是从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里去了解「仁」字。


在孔子的学生里面有七十二贤,就是七十二个得意门生,但其实真正得到他真传的也就几个人,最主要的代表是颜回、曾子。当我们学到颜回、曾子的内容的时候要特别地小心,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关键一些。


而有些学生可能就差一些,不能理解孔子更深层次的意思。但孔子是因人而教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如果这个学生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,不能举一反三,有时只能点到为止,或者就给他一个行为标准,让他去做就行了,不需要费尽心思跟他讲。


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,这个是教化的方式。


「樊迟问仁,子曰爱人。」这个层面是每个人都理解的「仁」,代表爱人。「仁」也代表两个人的关系,「仁」拆开来就是二人,所以孔子说爱人。



202005301048176891.jpg



樊迟这个人孔子其实不是太喜欢,他老是问一些不紧要的问题,问孔子怎么种田,问孔子怎么样打理苗圃等等,孔子觉得他问的都不是大道,所以孔子说「樊须,小人也」。


当他问了孔子这个问题,给他一个行为标准,让他照着去做就行了,就是「爱人」。这个回答我们也能理解,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孔子的本意,或者说不是「仁」更深的意思。


我们再来看「仲弓问仁」。仲弓是比较实在的一个人,在孔子的弟子里面,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差,悟性不是最好的学生。孔子怎么说的呢?


「仲弓问仁,子曰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」


这里讲的比樊迟问的要详细一点,但还是偏于行为上的回答。


出门看到别人要非常的尊敬,使民如承大祭,如承大祭,就像清明节去祭拜先人,是很庄严的,这就是「仁」。同时孔子也讲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跟前面讲的「忠恕」是一样的道理。


情绪上要做到平和,在邦无怨、在家无怨,这里讲到的都是行为标准。


现在为什么很多人会误解儒家,或者觉得儒家不实用,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行为标准,我们觉得不能去真正地执行,不能落实到生活中。

所以我们还要再进一步探讨「仁」更深的含义。


「子贡问孔子,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,是可谓仁乎?」


我们知道子贡是个大财主,他当然有这个能力,也有这种胸怀,去救济别人,博施于民,帮助更多的人,那这么做是不是仁呢?


子曰:「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」


这句话什么意思呢?


孔子说这么做不仅仅是「仁」,而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,就是尧舜也不一定能做到,尧舜是当时的帝王,但他们也有照顾不到的民众,也就是不能完全济众。


所以这是「仁」的一个行为,但还不是根本的「仁」。


孔子又说,「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」


真正的「仁」不是在外在的行为上,而是在你的内心。



202005301050564677.jpg



所谓「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,推己及人。能近取譬…」这句话非常关键。


你先要从近的地方,内在的地方理解「仁」,然后推而广之,这是「仁」的方法。


再看:


「颜回问仁。子曰: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也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。」


这句话讲到「仁」的关键是克己复礼, 是内心的一种状态。


「克己复礼」就是把自己的私欲,把自己多余的情志欲望去掉,恢复你的根本,根本在每个人的内心,这就是「仁」。



202005301051552598.jpg



我们看这个「仁」字,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地方用到「仁」。


比如说果仁,任何植物的种子都叫「仁」,所以真正的「仁」也可以理解为你的内心、你的内在种子、你的品性、你的核心,这不是外面标准所决定的,而是你内心发出来的。


也可以说「仁」不仅是要处理好跟别人的关系,也要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,而且先要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,才能做到能近取譬,克己复礼是最重要的一步,「仁」代表自己和自己的关系。


再直白一点,种子有果仁,人的果仁是什么?内在的「仁」是什么?其实就是我们俗话讲的良心。



202005301052470292.jpg



一个人的良心,也就是赤子之心,它是跟天相通的,所以从良心上就能悟到天理。我们上堂课讲「恕」有如心的意思,「恕」其实也可以叫做良知。


仁和良心是体用的关系,仁是体,恕是用,仁也代表良心,恕就代表良心之用,良心表达出来的用就是良知、良能。


这一点孟子说得很清楚:「不待虑而知,不待学而能。」这是我们悟天理,学一切学问的关键。



面对选择,直面自己内心的「仁」


说起良知、良能,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,但我们能不能像颜回一样真正做到克己复礼呢,就很难说。


孔子的弟子里颜回的境界很高:



「子曰: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」


「三个月不违仁」不是说颜回三个月不起心动念,而是指他一直在不违良心的状态。


其他的人可能坚持了几天或者一两个月,就被自己过分的情绪,怨恨恼怒烦所左右了,或者被物欲所左右了,被利益所左右了。


我们现代人讲这个话题,有的人会觉得傻,我不去逐利,不去追求富裕,那我干什么?我不就与社会格格不入了吗?



202005301054125803.jpg



其实遵循「仁」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,或者说才是真正的内在幸福之道。


「仁」首先代表自己和自己的关系,其次代表自己和别人的关系,最后代表自己和自然的关系。


举个例子,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,都会天人交战,面临着很多内心的困惑,大部分的人都是首先考虑这个工作能不能赚钱,对自己有没有好处,当然物质基础是要的,有钱才能养活自己。


但是,核心在于选择工作的时候,你要面对自己内心的「仁」,到底自己内心是不是愿意去做这个事情?


《大学》有一个词叫「自慊qiàn」,内心畅满快足的意思,也就是说这个工作要让自己内心有不违心、不亏心的感觉。


赚钱的赚,就是让物质兼容的意思。自慊,则是内心兼容扩充的意思。这两个词其实是二个方向,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没有遵循自慊的方向,就会越做越累,越做越纠结,越做越痛苦,工作、上班都是为了熬日子,为了最后拿到钱。


短时间来说,好像是赚到钱了,长时间来说,你违背了自己的心,其实是一条痛苦之路,纠结之路。


有时候我们会说,这不是我自己选择的,而是父母安排的,或者说为了生活没有办法。但其实是不是真的是这样?有时还真不是这样,开始选择的时候,就要遵循自己的内心,这一点我深有体会。


就我个人来说,做过很多的工作,但都不太适合自己。举个例子,在我20出头的时候,我的工作是医药代表,把西药卖到医院去拿提成。但我做了一段时间之后,就感到非常痛苦。虽然这个工作比其他的工作要赚钱,但我需要去跑医院,让医生多开药才能完成公司的指标,这对我来说非常的难受。


这意味着病人需要多买药,甚至是多买自己不需要的药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医生总是给病人多开一堆药,明明这个病服用两天份量的药就能好,医生却多开了四五天的份量,甚至很多西药副作用很大,对病人的身体有一些不良的影响。


当我发现这个问题,有可能是药厂或医药代表造成的时候,内心一直非常地纠结,最后只坚持做了一年就选择了其他的工作。


我现在回想起来,觉得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。如果我为了赚钱,一直做这个工作,可能会比现在的我有钱,但不一定会比现在的我开心。


其实我的人生一直是有这样的选择,开始也都是处在非常痛苦,天人交战的状态,毕竟有现实的问题存在。


但学了儒家之后,学了「自慊」后,面对选择的时候就轻松多了,遵循自己的心就可以了,而不是遵循自己能不能赚更多的钱。


关于赚钱,前面有讲过一章节关于厚德载物的意思,厚德载物的载,不仅有承载的意思,也可以理解为主宰的宰。厚德载物,不然就叫物欲宰人,被物质所主宰。


长时间下来,你可能拥有了许多东西,外在的目标都达到了,但你一定会不开心,一定会哪里不对。这就是我们开始的时候违背了「仁」,违背了自己的初心。


当然我只是举一个例子,有很多方面你都可以去结合自己的特长,结合自己的禀赋,去体会工作的「仁」。



违背「仁」之秉性,会产生什么后果?

刚才说了「仁」就是你内在的种子,种子里都有一个果仁,「仁」有时候也是你的秉性。


有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是好的,不一定对你是好,就像有的种子是长出西瓜,有的种子它只能长出苹果,有的种子只能长出西红柿。


所以在人最初的境地,面对自己的时候就要直面自己的内心。直面自己的良心,直面自己的种性,这就是「仁」的第一层意思。


当我们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,然后推己及人,就可以更好地去跟别人相处。


比如现在很多孩子的教育,我们知道有很多教育方式,特别是填鸭式的教育,孩子是很不适应的,或者说孩子会强烈地反抗,现在很多孩子很小就开始近视,也没看几本书,但一年级、二年级就近视了。


其实这就是他违背了他内在的「仁」,违背了他内在的种性,于是自动开始拒绝,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。


但是我们大人不会用一个柔软的心去面对这个事情,只觉得社会压力很大,竞争很大,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,要让他学很多社会要求的东西。


小孩其实内心很痛苦,开始还能用近视的方式去抗拒,慢慢地违「仁」很久后,就会开始伪装,开始逃避,逃在游戏里,逃在电视剧里等等,最后问题就会变得更严重。


就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,他没有按照自己内在的种子去成长,而是被迫长成了你期望的样子,或者社会期望的样子。但那不是他自己,这会让他很纠结、很痛苦、很错乱。


一个西瓜的种子硬要长成苹果树那么高、大、上,对他而言是一生的折磨。我们只要稍微回到自己的良心的状态,回到自己「仁」的状态,许多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去解决。



从小事中体会、不违、扩充「仁」


除了在工作的选择、跟人交往上,我们可以体会到「仁」之外,其实生活中很多的方面,甚至是很多的小事,你都可以去体会「仁」,不违「仁」甚至去扩充「仁」。


比如,现在各地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了,每天扔垃圾的时候,稍微用一点心,你就知道垃圾该怎么放了,而不是为了方便自己乱扔,这样可以减轻别人很多不必要的工作,甚至可以减少自然的污染。



202005301057290425.jpg



当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承良心,世界也会越来越好。最关键的是你自己会生活得越来越轻松,灵感会越来越多,觉察力也会越来越强,不会总处在纠结的状态。


所谓的纠结状态就是天人交战的状态,天人交战就是自己的欲望跟天理冲突的状态。


当你刚开始遵循良心的时候,好像会损失及自己的利益,但因为你遵循了天道,你已经走上了正确的轨道,你的内心会得到上天的一种能量,源源不断的能量。


所以遵循自己真正的良心,包括我们上次讲的「恕」,都是获得根本能量的一种方法,也是无中生有的一种方法,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高明之处。


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讲良心、良知、良能,只是一种政治说教,一种社会规范。这其实是真正的和谐之路,也是真正的能量补充之路,就看你如何选择。


如果你经常遵循自己的良知、良能的状态,你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,就可以越来越轻松,越来越自在,能把内心的贪嗔痴慢疑、怨恨恼怒烦慢慢清理掉。


儒家文化都讲慎独,慎独的意思就是你一个人的时候,要处在不违仁的状态,所以「君子慎独,小人闲居为不善。」


我们知道《论语》里好多地方都讲「仁」,其实就是不违初心、不违良心、不违良知。



「里仁」为美


再来看论语:


「里仁为美,择不处仁,焉得知(智)?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(智)者利仁。」


这段话讲得特别美,但很多人的理解都是错误的,认为「里仁为美」指的是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,要选择有仁德的一个环境,从文字表面上解释是对的,但这不是孔子更深的意思,其实这里的「里仁」是讲「内在的仁德」。


「择不处仁」指的是做任何选择的时候,都要遵循自己的内心,以「仁」为标准。


孔子前面也讲过「君子食无求,饱居无求,安。」如果你随遇而安,怎么会非常强调怎么选房子呢,所以「择不处仁」讲的是做选择的时候都要遵从「仁」的标准。


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」指的是我们不依照「仁」心去做,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,长久的喜悦;也不可能久处约,不可能约束自己,不会真正的克己复礼,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仁是内心根本的状态。


在儒家的文化里,仁有很多延伸的意义。比如说仁义、仁智,之前我们讲到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,是从阴阳的关系来讲,组成了仁字。


这里的山和水,代表的是我们内心的风水,真正的风水不是在外面。智者乐山,仁者乐水,不是在外面游山玩水,而是你内心真正的达到了和谐,仁和智是内在的气场。


很多人迷恋外在的风水,总以为选个好地方什么都能变好,这是一种痴心妄想。


外在的风水只是暂时的,就像故宫是很多朝代的宫殿,但这些朝代都灭亡了。故宫的风水肯定是好的,但也没有根本的作用,所以要在内心把风水调好,把气场调好才行。


我们说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就是这个道理,一个行善的家庭就会和气生财,家里就会有吉祥之气。所以仁和智组合起来,指的是内在的风水。


宋朝的范仲淹就很懂风水,他在苏州买过一个豪宅,由风水师指点过,风水特别好。他买过来不是为了自己享受,而是用来办学。



202005301058504859.jpg



很多上不起学的人,都到他这里来上学。他觉得风水好,可以让这些读书人心安,发挥聪明才智。这就是「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」,只想着自己得到好处是不长久的。


范仲淹就是内在营造好的风水,外在用好的房子去帮助别人,最后他子孙特别发达,四个儿子都是朝廷的大官,其中有一个还做了宰相,著名的布衣宰相范纯仁就是他的次子。


范仲淹也是「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」,最终也名垂千古。


所以「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」通俗的讲法就是「君子缺德、小人缺钱」,君子永远都觉得自己德行不够,仁德不够,要在这方面下功夫,而小人是觉得物质不够,永远想要更多的钱,但这是本末倒置。


所以很多时候虽然你得到了物质,但没有真正的仁德去主宰,有时候甚至会家破人亡,甚至后代过得不好。


所以「仁」在家庭上非常的重要,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场、风水非常重要。


仁还可以跟智、勇二者组合,智、仁、勇,就是儒家的达德。


儒家说「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、勇者不惧。」


从道家的角度来讲,「智」代表一个人的元精,「仁」代表一个人的元气,「勇」代表一个人的元神。如果想身体好、想修炼,没有元精、元气、元神怎么行呢?


元精、元神、元气不是采日月精华,采大树之气就能采过来的。在生活中贯彻「智、仁、勇」三达德,元精、元气、元神就充沛了。


儒、道一理,个人世间的功课没做好,想往上修炼道家功夫其实是水中捞月,所以想要身体好,一样要从「里仁」去找。



「仁」的五行圆满


我们接触最多的「仁」是「仁义」这个组合,就是「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」五行简称。这个五行可以理解为一棵完整的大树,而这颗大树是由种子(仁)发芽成长过来的。


孟子说,「仁」是一个人的恻隐之心。



202005301100371390.jpg



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,看到武汉肺炎疫情严重,全中国都要鼎力去支持他,因为我们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。恻隐之心就是我们的良心,然后再发出辞让之心、羞恶之心、是非之心、诚信之心,这就是仁义礼智信,就是一颗完整的大树。


我们修行也是从「仁」开始,在五行里修,把它修圆满,可以推而广之,在五伦里修,五常里修,在各种关系里去修,这些都是从「仁」开始。


我们再来看论语,孔子说:


「君子去仁,恶(如何)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(吃完一顿饭的时间)违仁,造次(仓促)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」


君子

任何时候,即使是颠沛流离,都不能违反仁,不能违反良心,不能违反仁恕。这是修养的标准,其实也是做人的原则。


孔子又说:


「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」


仁真的很难做到吗?不是。一念回机,即同本得。


任何时候,遵循良心都不会错。当你遵循自己良心的时候,你就开始像树一样,像春天一样就变得生机勃勃。


当你开始泯灭自己良心的时候,不遵循仁的时候,就是灾难的开始,痛苦的开始。


我们人都怕吃亏,其实外在的吃亏真的关系不大,最重要的是不能亏心。当你的心亏了,内在能量的通道就出问题了。


刚才讲到工作的时候,我们说要依据自己内心的仁去做,我看到一个留言说: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


其实这不完全对,依据仁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要依据内心的灵感,依据内心的直觉。


有时候我们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可能只是逃避,也有的是任性,甚至有的是好逸恶劳。


所以这里要区分的清楚,真正的仁是去做对自己、对别人都有利的事情,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挑战,需要更多的勇气,需要你更多的投入,有时候要抵挡得住物质的诱惑,抵挡得住利益的诱惑。



202005301101351746.jpg



有人说运用古人的做法,在生活中面对坏人很吃亏。


一定会很吃亏吗?其实也不一定。


当然首先我们要有吃亏的心态,刚才也讲了我们不能亏心,在外在的事情上,吃些小亏是没有关系的,有时候我们甚至要有还债的心态,但并不等于处处都要吃亏。


吃亏是一种心态,偏向仁,但我们还要有智和勇。处理事情的时候,要有智慧。


我们说心诚则灵,当你的心诚到一定的状态,就会有真正的智慧出来,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面对许多小人,甚至可以很好地去转换他们,也能有敏锐的直觉避开他们,这都是智。


另外我们要有勇气去惩恶扬善,所以智、仁、勇三者是天下之达德,不可偏废。只知道吃亏,就变成了妇人之仁。


我们一定要记住「仁」是一个种子,我们要不违仁,要让种子长成大树。


「智仁勇」兼备,「仁义礼智信」五行圆满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棵自在的大树,真正的在这个世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才能为别人遮风挡雨,甚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

所以一定记住要去好好地读书,祝大家仁行天下,五行圆满,五福俱全!




点击数: 【字体: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
相关信息
 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!
相关信息
没有相关内容
观后心情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